from: airliners.net
◎耕心週刊網址: http://ks-pctpress.org/01/
【有愛撐住我】
人要存活,有食物、水、空氣就夠了,但要真正活著且活得有意義,一定不能缺少愛。若沒有了愛,身體及心靈各方面都會出問題。家人朋友對我們的鼓勵與關懷,扶持我們有力量繼續往前;愛,能撐住苦難中的你我。
9月13日第993期_祈禱之時 | ![]() |
![]() |
作者是 編輯室 |
看顧人的上帝,你是救人出黑暗、入光明的慈愛神,每個人都會遇上困苦艱難,你卻應許,這世上有苦難,但在你裡面有平安。謝謝你用許多愛來撐住受苦的人們,藉著家人朋友對我們的愛,我們得以堅強起來。求主幫助我愛別人,就像你愛我一樣。靠耶穌基督的名禱告,阿們! |
9月13日第993期_爬也要爬去教會 | ![]() |
![]() |
作者是 口述◎林素秋(宜蘭市) 整理◎吳秀蘭 |
農曆七月俗稱「鬼月」,最後一夜「鬼門關」,宜蘭頭城就會舉辦全台有名、驚險刺激的「搶孤」民俗宗教活動。我就是出生在這個廟宇林立、香火鼎盛的頭城鄉下。 生長在農村,常聽說有小孩半夜夢遊,有的早上被發現掉到河溝溺斃,有的過兩天在廢墟找到,卻變得精神恍惚呆滯。老人家說這是「魔神仔」作怪,來捉小孩,所以從小我就怕黑、怕鬼,晚上不敢一個人在家。 膽小內向的我就這樣過了青少年時期。一九八八年我考上台北醫藥學系,剛好姊姊在學校附近上班,我們姊妹倆就合租房子節省開銷。那時家裡被人倒會,欠了不少債,我必須打工賺生活費及學費,有時只買些麵包裹腹,日子過得單調清苦。每天反覆在上課、考試、打工中度過,人際關係封閉,常有失落迷惘的感覺,找不到人生的價值與方向。 當時班上有位當兵退伍後才來讀書、年長我們七歲的大哥,他認真聽課、沉穩、話不多,但偶爾講出來的話卻很有內涵。他患有類風濕關節炎,全身骨頭常常在痛,但令我好奇的是,長期病痛不舒服的人,怎麼還能這麼平安喜樂、安然過日子?實在讓我好生羨慕!後來聽說他是基督徒,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信仰。 一九九二年,校園福音團契在中原大學舉辦大專靈修營,同學邀我參加。講員講什麼我不太有印象了,但在小組時間裡,一位原住民弟兄的分享讓我極為震撼、驚愕不已。他說他為了堅守信仰,遭受很多逼迫,簡直咬著牙和血吞;他苦口婆心、幾乎聲淚俱下,似乎就要跪著哀求大家:「一定要抓緊耶穌,爬也要爬去教會,緊緊抓住這位寶貴救主……」我實在不明白他為什麼這麼激動,而且用「爬也要爬去」的字眼,有這麼嚴重嗎?沒想到他的一番話,如同餘音繞樑,三日不絕地在我腦海裡盤旋,激勵我去教會一探究竟的決心。 我向這位我還不太認識的神禱告說:「神哪!我希望找到一間有家的感覺、有歸屬感的教會,求帶領我……」課餘時間,我去了幾間蠻大的教會,每一間至少都去四次,但感覺自己像是隱形人,沒人理我。後來有位基督徒姊妹聽我分享這情形,覺得我好可憐,好像一隻剛出生的小羊找不到家,就熱心地幫我找到一間正在開拓的小教會。 第一次去這間小教會聚會時,因迷路而遲到,抵達時大家已經在唱詩歌;我環顧四周算一算,全部大約十個人,真是迷你的教會。特別的是,教會裡有三、四位聾啞人士,還有一位視障者,他們五音不全,唱起歌來咿咿呀呀,但是神態投入與享受,我不解他們為何如此喜樂,但這也吸引我決定繼續留在這間小教會。 牧師的教導飽足我的心靈,輔導常帶著我們去探訪有需要的人,透過實際的關懷,邊看邊做邊學,漸漸的,我在教會裡找到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。四年後,我的小組長、同時也是我的男友,回應神的呼召去讀神學院,我們就在讀神學院前三個月結婚,成為同奔天路的良伴。 回想生長在民間宗教鼎盛的鄉下,從沒接觸過基督教,連「耶穌」這個名字聽都沒聽過,神卻安排基督徒在我身邊,讓我見識到信耶穌的人心中為何有平安,而且即使身處苦難仍然喜樂;自己信主後,終於明白當年那位原住民弟兄為什麼說「爬也要爬去教會」了。 感謝神揀選我成為牧師娘,二○一四年還安排我們回到故鄉宜蘭服事,神的意念真是高過我們的意念,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。 |
9月13日第993期_和上帝的緣分 | ![]() |
![]() |
作者是 緣十字(台中市) |
因家境貧窮,小時候被送進教會的免費安親班,開始了跟上帝的緣分。有自己的信仰的奶奶,雖然迫於經濟狀況沒有反對我們去教會,卻常在我們姊弟倆耳邊囑咐著,不能跟著教會裡的姊姊們禱告,也不能信主。年紀小的我們當然以大人的話為聖旨,每次禱告時我和弟弟總是偷偷張開眼睛,看著大家默默低頭禱告。然而,上帝卻很神奇的打破了我心中由奶奶建立的高牆,默默的住進了我的心。 漸漸長大的我變得十分有主見,依稀記得國中時,我會和奶奶吵得不可開交;兩個個性不服輸的人對抗時,誰也沒想要讓誰。 國中時,我常常埋怨上帝,希望祂給我一雙聽不見的耳、看不清的眼以及無知的心,讓我不必在奶奶和爸爸為了錢吵架時聽見摔門聲,不必在奶奶向我訴苦時看見她的眼淚,不必在這些事情發生時知道大人的懦弱和不負責任。那時我常常待在教會的安親班到很晚才回家,即使我的功課永遠是最快完成的。 上高中後,學費和學雜費以及生活費,都讓家裡十分吃不消,奶奶的工作量變多,好吃懶做的爸爸一天到晚只想著要賺大錢,不肯務實工作。我心疼奶奶,於是慢慢將反駁的聲音藏在心底,不跟奶奶作對、不惹奶奶傷心。我向神禱告,我不求我能豐衣足食,只求熬過高中三年,上大學後有能力自給自足時,就不需要向家裡要求一分一毫。記得那時候的我恨透了學校的繳費單,總是拖到快到期了才敢跟奶奶開口,那種感覺很悲傷,也很不知所措。 終於升上高三,這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轉捩點,因為我即將告別這個家去追尋自己的世界;雖然很捨不得奶奶,但為了減輕她的負擔,我希望盡己所能獨立自主、分擔家計。此時我才發現,過去上帝給我的試煉不是徒然的,那些以往我所憎恨的,現在看來都很珍貴,因那些讓我學會付出,讓我能夠感恩。而神的同在,讓我能放下心中的疙瘩,許多傷口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禱告中癒合。 「患難生忍耐,忍耐生老練,老練生盼望;盼望不至於羞恥,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。」(羅馬書5章3~5節)聖經給予我安慰,禱告促使我剛強,患難幫助我茁壯,我會帶著這份信仰以及不服輸的個性勇闖人生山岳,並在山頂上大喊:「哈利路亞!」 |
9月13日第993期_給爸媽的話 | ![]() |
![]() |
作者是 楓葉(花蓮市) |
小時候,「爸媽」一詞對我來說很陌生;爸媽長期在外工作,祖父母成了我的主要照顧者,也是兒時最親密的人。除了上學,下課回到家、放假去山上工作、去教會,陪在我身旁的都是阿公阿嬤,只有聖誕節或過年期間,父母才會短暫出現在我的生活裡。由於沒有長期互動與親密感,所以我總是躲在阿公阿嬤後面,渾身不自在的面對爸媽。和他們短暫相處的時間像流星劃過般,咻一下就過去,並沒有留下特別的感覺。 印象中,爸媽都會喝酒,但喝得不多,沒看過他們酩酊大醉的模樣;他們也是「紅唇一族」,檳榔一顆接著一顆往嘴裡送,還不時上演著好像朝地上吐鮮血的畫面。雖然爸媽也會去教會做禮拜,但總是坐在角落,禮拜結束就迅速離開,牧師還不及問候與關心就不見人影,像神龍見首不見尾似的,非常神祕。 讀國小時,每年暑假父母會接我北上同住,對我來說,都市就像個巨大的牢籠,哪裡也不能去,尤其父母白天上班時,我只能一個人待在工廠宿舍,猛看電視或看著天花板發呆;無法出去玩,因為不知道去哪裡、能找誰,更不知道路怎麼走,不像在鄉下,左右鄰居都有人可以一起玩耍,也沒有複雜的路標及危險的車輛,鄉下比都市自在安全多了。 雖說在繁榮的北部生活,但宿舍位處偏僻,加上賺錢不易,所以每到假日,爸媽只能帶我去溪邊釣魚、烤肉或玩水,小朋友最期待的遊樂場,像六福村、小人國、八仙樂園等,只能靠我的想像編織畫面了。 爸媽每天朝五晚六的作息,住的宿舍又窄又破,穿的衣服也破破爛爛,加上從事板模工作,身上不時出現擦傷、瘀青或痠痛……,雖然我年紀小,但小孩天生具有的敏感度,讓我知道父母的生活很辛苦。 因家境貧困,升高中後到城市讀書,有一度變得很自卑,因同學的父母不是政治人物,就是警察、公務員、做生意的,感覺我和他們的生活條件落差很大,但也在這樣極度受刺激的階段裡,讓我更懂得體貼祖父母以及爸媽的辛苦,尤其自己開始打工賺錢後,這樣的感受越發明顯。 父母的工作一直很辛苦,卻不曾中斷信仰,而且還有了大轉變,變得很敬虔。他們勤赴聚會、熱心服事,不像以前,禮拜一結束就不見人影;不僅如此,更是謹守奉獻,雖然收入微薄,但堅持每個月奉獻十分之一。後來,父親受選為教會執事、長老,母親也在婦女會擔任要職,他們投注在教會的心力讓我由衷的佩服。 許多原住民朋友為了養家糊口,被迫離開部落到都市工作,大家都努力的過生活,但不免有人對原住民存有偏見與鄙視。我在自己的父母身上看到的是,他們工作認真、盡本分,對信仰敬虔、謙卑仰望神,對我來說,這就是最好的榜樣、值得我引以為傲,在我眼中他們就是英雄。 我想對我的父母說── 親愛的爸媽,從小因為相處時間不多,我們很少有對話的機會,但你們對家庭的付出與信仰的態度,一直都放在我的心裡面。你們每天頂著大熱天或冒著風雨在鷹架上工作,辛苦又危險,但從不喊累,也不曾埋怨。你們很少享受,賺到的錢除了奉獻給教會,就是寄回老家供應我們的需要。縱使工作疲憊,但每天讀經禱告、禮拜三晚上家庭禮拜、週日聚會,從不曾間斷,尤其在都市聚會必須長距離奔波,更是不容易。謝謝你們無聲勝有聲的愛與給予;謝謝你們以身作則,成了我學習的目標與典範。你們辛苦了,我愛你們!
【幸福練習】成長過程中最感謝的人?請讓他知道,他的付出與幫助對你有多重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