耕心週刊網址:  http://ks-pctpress.org/01/

 

【萬能手作美事

萬能的手能做很多事,文書的事、勞力的事;

溫柔的事、捍衛的事;拉人一把、推人前進的事;

每個人都有一雙手,皆可做美事。

 

 

 

7月13日第932期_祈禱之時 列印 E-mail
作者是 編輯室   

親愛的上帝,謝謝你創造不同的人,每個人都有你特別的安排與祝福;有人擅長行政事務,耐得住坐辦公室;有人喜歡交際,跑起業務得心應手;更有人刻苦耐勞,能在大太陽底下付出汗水與勞力。謝謝你的攝理,讓士農工商各樣專業組成這個健全的社會;我要存著感謝的心尊重每一種行業,以良善平等對待每個人。禱告祈求奉主耶穌的名,阿們!

 

 

 

7月13日第932期_如意人生 列印 E-mail
作者是 梁珮瑜(高雄市)   

「弟兄平安!您的摩托車請停在這裡。」「姊妹平安!這個停車空間比較小,我來幫您調整一下。」身上穿著教會的背心,這次輪到姜如意弟兄協助聚會前的車輛管理工作。

在我們教會裡,人人都能有份服務人的差事,一來讓自己有歸屬感,二來培育大家共同服事的心;不論禮拜中擔任詩歌領唱、詩班、樂器演奏、收取奉獻,或是在幕後負責招待、接送、車輛管理、攝影、電腦控制等,不分男女老少,人人都有為人服務的機會。

說起負責車輛管理,如意謙虛地說,因為看字對他來說有點吃力,所以當有人邀請他服事時,他說自己可以擔任車輛管理的工作。直到現在,只要輪到他,他總是早早到教會就定位,以親切的態度和溫暖的語調關心前來停車的人。

如意有五個兄弟和三個姊妹,當年父母帶著他們飄洋過海從中國浙江省象山縣來到台灣,落腳台東。善良又貼心的他,在那段動亂時期,願意替代已經結婚生子的哥哥到軍隊服務,讓哥哥和妻兒不致分離。結束軍旅生活後,如意以出海捕魚為業,也曾做過噴漆工程和土木工程人員。後來因捕魚工作搬到高雄。

因為曾在工地工作,如意熟知各種土木及修繕技術,加上樂於助人的特質,受到左鄰右舍的肯定。練就一身好功夫的他,目前在社區裡擔任志工,如果鄰居需要補強建築物,時間允許的話,他便義不容辭出力幫忙。

如意和妻子冬香育有三子,在孩子還小的時候,常常因外出捕魚不在家,都靠賢淑的冬香一手撐起整個家庭。有一天,最小的孩子突然無法走路,帶去醫院檢查都查不出所以然。期間,有位基督徒鄰居來關心他們,邀請他們帶孩子到教會。他們來到教會後,得到外國宣教師以及弟兄姊妹的關心及代禱。不久後,再去醫院檢查,這次醫生終於發現小朋友無法行走的原因,原來是一顆瘤!經過治療,孩子恢復昔日健康活潑的模樣,從此,夫妻倆便帶著孩子一起上教會。

「在我們決定要到教會之前,家中還有老媽媽,基於一些考量,詢問媽媽對於我們信耶穌這件事的想法。感謝主!媽媽說她還有其他的孩子,只要是我覺得全家能平安的事,就去做,她很支持。」如意想起當時母親的接納與支持,心中實在感恩。

剛開始接觸教會時,因為還在跑船,沒辦法固定聚會;結束跑船生活後,終於有穩定的教會生活。如意在當時的穆牧師邀請下正式受洗成為神的兒女。問起信仰經歷,如意淡淡地說,信主之後,好像沒有遇過什麼特殊的事件,好證明上帝的同在,但是,他每一天都過得充實、喜樂與平安。正如其名,如意在主裡得著如意的生命!

不過,如意倒是想起以前在工地的經歷。他說,工程完成時要經過測試才能知道電路是否暢通,但有一次不管怎麼做,電燈都亮不起來。身旁的同事跟如意說:「你是基督徒,你跟上帝禱告看看!」沒有太多時間思考,也沒有想會不會成功,如意就憑著單純的信心跟上帝禱告,禱告之後再試一次,電燈就亮了!這次的經歷讓如意和同事體會到神的奇妙,也增加了他對上帝的信心。

至今,如意繼續仰望神的帶領,將掛慮的事交託給神,期許自己不斷地以上帝的愛去愛妻兒,也愛鄰舍如同自己,活出信望愛的生命。願上帝賜福,使人們透過如意的付出來認識美好的信仰。

 

 

 

7月13日第932期_花與幸福 列印 E-mail
作者是 蔡月英(台中市)   

人往往是自私圖謀己利,孟子云:「人性本善」,但朱子卻說: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」,這兩句話影響華人深遠,有人篤信孟子,有人深信朱子,而耶穌卻說: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。聖經上有許多故事證明這句話的真理,也彰顯出神要我們成為祂所喜愛子民的最佳詮釋。

聖經使徒行傳20章35節:「我在各種事上給你們留下榜樣,告訴你們應該這樣勤勞工作來幫助軟弱的人。要記得主耶穌親自說過的話:『施比受更為有福。』」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,這句話一般人都耳熟能詳,但是能積極努力行出來的人或許不多。自己受洗成為基督徒後,也常深思這段經文的意義及期待自己能履行出來。

進入教會第一年,我主動提出向金蘭姊學習插花服事的請求,有幸獲得答應。過程中,金蘭姊曾分享,她在教導插花前自己須先構思畫出草圖、預備要購買的花材,這些準備過程,讓她重新拾回年輕時插花的技藝功力;她也向牧師表示,這樣的歷程讓她獲益良多。

教學相長,我想,金蘭姊在過程中的成就感非三言兩語、筆墨所能形容,也更能證明主耶穌說這句話的涵義。當然,我更是受益匪淺,一年的插花訓練,屢屢獲得兄姊的讚賞;除了藉由花藝來表達我們對神的一份心意,而且還能從中實踐信仰,正如提摩太前書4章15節:「這些事你要專心一意去做,讓大家看出你的長進。」

一盆花裡,有紅花有綠葉、有長有短、有大有小,各有重要價值;正像上帝要我們尊重所有人,平等善待每個人,因為凡祂所創造的都是好的。一般人通常喜歡與成功人士、有名望、有權勢的人打交道,希望藉此獲取利益或好處;然而,上帝不要我們輕看任何一件小事,對於四周的小人物要多多給予關注及幫助,從不同的生命來學習與獲得智慧,將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的真理行出來。

懂得給予,幸福感便會自然環繞在我們四周;施比受更有福,是我們一生學習的功課。

 

 

 

7月13日第932期_可敬的環境保護者 列印 E-mail
作者是 蕙恩(台南市)   

「資源回收」是文明時代將過去的「拾荒」、「撿字紙」(台語),改一個比較雅的稱號,事實上,工作的性質仍然不變。在稱號比較雅的催化作用下,大家對拾荒工作漸漸改觀,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也多了起來,而且已不侷限於貧窮、失業的人,相反的,有的是以慈善為業。

小時候在鄉下看到拾荒者騎著破舊的腳踏車,車子小小的,前前後後載滿了貨物,不像今日以摩托車或小貨車作為運載工具;以前的拾荒者在一般人眼中,身分地位是卑微的,但現代人對資源回收有較健康的概念,也漸漸地能接納及尊重從事這項工作的人。

家庭經濟一直是我的重擔,但我從來沒想過要從事這份行業,一來是它並不輕鬆,二來所收取的回收物不但會影響自己的居家環境,也會連累到鄰居們,所以我不敢輕易嘗試。但隨著年紀的增長,孩子們各有各的工作,他們必須扛起家計的擔子,卻因不甚富有的家庭環境而耽擱了結婚大事,因此,我雖然已經上了六十歲的門檻,卻未能像朋友們有兒孫繞膝,以照顧後代為生活重心,只能賦閒在家。這種「閒」不是一種享受,而是心理有很重的負擔,所謂「身閒心不閒」,幾乎是我的心境。

有一天,我讀到聖經這樣寫著:「我在主的生命裡有極大的喜樂……我這樣說,不是因為我缺少什麼;我已經學會對現狀滿足。我知道怎樣過貧困的生活,也知道怎樣過富裕的生活。我已經得到祕訣,隨時隨地,飽足好,飢餓也好,豐富好,缺乏也好,我都知足。藉著基督所賜的力量,我能夠適應任何情況。」(腓立比書4章10~13節)這段話深深感動我的心,我不再東計畫、西謀想,我向神禱告,求神讓我有顆謙卑的心,我願意以資源回收做為我的工作。

教會的姊妹在知道我做資源回收後,便主動提供我一些不用的報章雜誌;我也會騎著車,一街、一段、一巷、一弄的到處尋找可回收的廢棄物。期間,從同行那兒聽來不少令人感動及心酸的故事,在這個不起眼的工作環境裡,仍然可看到肉弱強食、你爭我奪的一面;有一些較強勢作風的人會搶奪弱勢者的回收物,尤其是資源回收的買者,他們錯誤的認定,以資源回收為業的人都是不勞而獲者,所以會在磅秤過程動手腳、偷斤減兩,同行朋友雖然知道吃了虧,但大部分都為了生活而息事寧人;他們不僅是經濟上的弱勢者,也是社會灰色邊緣一群需要被理解和關心的人。

由於這個工作有強烈的競爭感,因此我經常在別人休息時還在馬路上奔跑,健康狀況原本就不佳的我隨之病倒,被迫休息。雖然多次嘗試回到場上,但已身不由己,只好選擇放棄。現在,每每見到那些仍繼續從事資源回收的朋友,居然有股羨慕的心;他們的日子隨著工作而充實,他們是環境的保護者,有了他們,環境變得乾淨整齊,這是我身歷其境深深體會的。

職業不分貴賤,端看人的心如何區分它;從前我排拒這份工作,但親身經歷後,發現聖經教導的一點也沒錯,一個人該懂得什麼該取捨、何時該放下;知道怎樣處卑賤,也知道怎樣處豐富;或飽足或飢餓;或有餘或缺乏,靠著神賜給我們的力量,我們都能得到祕訣,凡事都能做!

 

 

【幸福練習】下次遇見資源回收者時,請給他們一句讚美的話,謝謝他們為環境與環保的付出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林大元 的頭像
    林大元

    俺就是林大元

    林大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